烟城听雨

影响我的几本书

文星 2018-12-21 PM 422℃ 0条

今天看梁实秋的雅舍,提到影响他人生的几本书。在说到的作品中,基本上都是鸿篇巨著,或是哲学经典,或是宗教教义,而且大多都是我听都没有听过的,更别说看过了。在影响到他的作品中,看过的只有《水浒传》了,而且仅仅是半本,全作是没有读过的。

在我很小的时候,家里很穷,哪有什么闲钱买书看,我说的书是指小人书。那时候还没上学,看书也看不懂,只能跟在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后面,看人家的小画册。最关键的是,不认识字,只能蹲在年纪大的孩子身边,一边流着鼻涕口水看,一边听人家朗读给自己听。等到上学了,学了拼音之后,总算是自己能看点课外书了。那时候,语文都有一本课外阅读的书,我记得最清楚的,是一二年级的课外读物,一本《小雨沙沙》,一本《绿色的竹楼》。这两本书里面的文章,我是从头读到尾,一篇不落,看完就觉得,怎么这课外读物的书,比语文书上的文章好看多了?至于为什么只记得这两本,不记得其他的?因为我从三年级开始,我就不看这种当时自己觉得“幼稚”的读物了。

在我二到三年级的时候,我经常在家里翻箱倒柜,主要是翻从爸爸的书柜。当然一定有所收获,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没事就翻找。印象最深的是两本,第一本书是一本武侠小说,当时找出来,我前前后后翻遍了也没找到这本书叫什么名字,但是记得很清楚,主人公叫夏江,用的武器叫龙虎风云拐,里面的人物,有个叫鬼中鬼,还有一个叫人上人。我捧在手里,翻来覆去,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。看一遍,感慨一次,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!不可思议。直到多年之后,我学会了上网,查了一下,这本书的名字,叫做《女血神》。以现在的眼光来看,这本书其实写的一般,但是在那个没有娱乐没有网络的年代,它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它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书,叫做武侠小说。除了这本,还从书柜里面搜出来半本《三国演义》。那时候光知道有电视的三国演义,不知道还有书。等看到了书上满篇的“孔明曰”的时候,顿时就知道这是三国。拿在手里,翻来覆去不停的看,每天都在读孔明ri。我那时候非常纳闷,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孔明说,不叫说,非得说ri。直到接触了文言文之后,才知道,那是曰字。从这两本书之后,我摆脱了拼音读物的束缚,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,各种书对我来说就是毒药,令我欲罢不能。

撇开后来接触到的武侠小说不谈,尽管后面读的都是金庸古龙的经典小说,但是对我而言,那也只是武侠小说罢了,完全没有第一次看武侠小说时候的震撼。令我再一次震撼的时候,时光已经到了21世纪,那时候我上初中了。上初中之后去县城上学,周末的时候自己没事就会到书店书摊上逛一下。那时候有一个概念非常火,叫做新概念做文。我其实至今不了解所谓的新概念是指什么,但是这不妨碍我去读里面收录的文章。而那里面最火的文章,莫过于《杯中窥人》,最火的作者,莫过于韩寒。不从那个时代走过来,你完全不懂韩寒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是有多大。我读完《杯中窥人》这篇文章之后,感觉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一个睿智的老者而不应该是一个学生。某日在书店看到韩寒的作品集,毫不犹豫用了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本。读韩寒的作品,真的是“时有击节赞叹”。尤其《三重门》,怎么写的这么好!这会是一个年轻人写出来的吗?那种感觉,就跟阅读钱钟书先生的《围城》一样,犀利的笔触,刁钻的角度,描述人的性格活灵活现。我也只有在阅读《三重门》和《围城》的时候,我才有过这种感觉,里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动,如果是我的话,大概也会跟作品里面写的一样。从那时候开始,韩寒对我的影响,就已经深入到了方方面面。遣词造句,莫不以韩寒为模仿对象,以至于多年之后,我们的老师也都说,只有我们那一届的学生,写作文的水平高的让人发指。

在我整个中学生涯,阅读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著,唯有一样例外,那就是诗词。从小到大我都是喜欢诗词的,我还记得四年级的时候,语文课本上的那首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。那时候坐在书桌上,读了一遍又一遍,越读越觉得诗词读起来真的是优美。后来课本上的诗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了,我只好去买了两本书,一本《唐诗宋词赏析》,一本《宋词三百首》,我至今的诗词积累,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两本书。讲真,直到现在我也没能把上面的诗词全部背诵下来,有一些诗词,当时能够背诵下来,十几年过去了,如今有很多也都忘却了。但是也只有在读过了唐诗宋词,你才能明白李杜的诗达到了何等高度,什么叫做“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洲”,什么是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”。而宋词,自己更是越读越爱,越觉得比诗更加的优美。豪放派,婉约派,花间派,各种流派以各自的手法写出来的词,真的是各领风骚。不读宋词,难以理解苏轼,李清照,辛弃疾这些词人的赫赫名声。柳永有一首《望海潮》,词中说“重湖叠巘清嘉。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”就这一句,让金主完颜亮对江南美景顿生艳羡,于是率百万大军攻宋,只为了一睹“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”的壮美。由此可想而知,宋词的无穷魅力是多么的引人入胜。诗词对我而言,如同精致的小菜,让我在闲散世间中可以去不断的回味、品读。

高中以后,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。那个时候,我的书桌上永远放着一大堆课外读物。但是要说对我产生影响的,还是现当代的散文大家们的作品。买过一本散文集,是朱士钊编的一本《当代散文鉴赏》,这应该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散文集了。仔细品读里面文学大师的名作。直到如今,仍然记忆深刻的,一篇余光中的《听听那冷雨》,这篇文章明明是散文,可我怎么读都觉得这是一首诗,而余光中的确也是一个诗人。这篇文章,随着年龄渐长,越读味道越深。一篇许达然的《如你在远方》。这篇散文的写作手法十分的独特,对远方的描述,我当年第一次读的时候,讲真我感觉我是读不懂的,我对照着文章后面的赏析看了半天,最后还向语文老师请教了一顿。这篇散文深刻的留存在我的记忆里,一直不得忘怀。还有一篇,则是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。这篇散文,大概是唯一一篇把自己读哭了的散文,我甚至觉得这部作品达到了绝对高度,属于丰碑式的作品,绝对可以在中国散文史上流传千古永恒不灭,其对生命的思考,对母爱的理解和怀念,震撼人心。

撇开散文不谈,中国当代小说中,可以达到《我与地坛》这样厚重的作品的,有一部,那就是余华的《活着》。什么叫做直击心灵震撼人心,什么叫做生命,只有在读过这部作品之后,你才有可能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更深一层的思考。如果你对生命还有抱怨,对世界还有怨言,我建议你去读一读《活着》。小说读到最后,作品结束了,亲人都去世了,只剩下一头老牛,陪着富贵,在夕阳下踽踽而行。读完活着,你才知道,“命运虐我千百遍,我待命运如初恋”,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,温暖的对待世界,是一种怎样的高度。生命是脆弱的,只有经历过命运的磨练,生命才会变得厚重起来。

在中外文学史上,各种文学流派犹如满天繁星灿烂古今。如果说哪一个流派对我的写作风格有过非常深刻的影响,我觉得应该是意识流,如果说是哪一位作者的话,当属詹姆斯乔伊斯,如果具体是哪一步作品的话,则是他的短篇小说集《都柏林人》。他的长篇小说《尤利西斯》我也是买过读过的,但是实在是晦涩难懂,但是他的《都柏林人》我读的是津津有味,并且非常喜欢。坦率的说,我也模仿过他的手法写过文章,但是模仿到至今也没有模仿出什么成果来,只学到皮毛,就是“想到哪里,写到哪里”。如果从建筑学的角度来描述他的文学风格,我觉得就像哥特式。作品中通过具象抽象的方式,对于各种人物心理的刻画,对某一些景象的描述,实在是令我叹为观止。直到如今,我还能记得《死者》中的最后一个片段,对于雪花的描写:

它纷纷飘落,厚厚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,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,落在荒芜的荆棘丛中。 他的灵魂缓缓昏睡了,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,微微地,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,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。

这样高度的描写,我是写不出来的。不光现在写不出来,恐怕这辈子大概都写不出来了。但是,这不妨碍我对这种描写的喜爱与崇拜。

生而为人三十年,读书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。抛开那些消磨时间毫无意义的小说之外,真正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书,精挑细选,大概就以上几部。或许有更多好的作品,但由于眼界狭窄所读不多,没有涉猎,也就没有罗列。

非特殊说明,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。

上一篇 灵魂
下一篇

评论啦~